谁家孩子不是宝贝?“星卡”让每个学生做英雄!

2018-10-18

2016年10月,碧桂园实验学校推出“星卡”评价。两个学期过去了,初步形成夺“星卡”、争做“自强少年”的良好氛围。

2017学年,我校会更加重视,努力让“星卡”更加吸引孩子,努力把“星卡”评价做成引领孩子精神成长的教育品牌。

什么是“星卡”?

为什么实施“星卡”评价?

世界上找不到两张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

每个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兴趣与爱好、气质与性格、习惯与能力,都不一样。

面对差异的一群孩子,如何激发每个孩子的自信,一直是教育界的难题。

2000年,我国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评价提出要求:一要多元评价,不能只以分数论英雄;二要过程评价,不能只在期末评价;三是全员评价,要让所有的教育者参与育人;四是激励评价,反对只做给孩子排名的区分性评价。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陈钱林校长于2002年在他任校长的学校,原创设计了“星卡”评价。

什么是“星卡”?所谓的“星卡”,指象征着荣誉之星的卡片,是学生荣誉的一种载体。

“星卡”评价关注学生的多元素养,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人、健身,只要表现好,都可以获得奖励;强调过程激励,每周、每月都有孩子受到表彰;强调全员育人,所有老师,包括家长都参与发放“星卡”。

“星卡”评价因顺应“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先后被《人民教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管理》等全国级期刊推广,至今全国起码有上千所学校在使用。

2016年,陈钱林校长结合碧桂园实验学校实际再创新,于10月份全面实施。

碧桂园实验学校“星卡”评价

是怎样的评价方式?

1年级评价方法:

设“苗苗卡”--“自强少年奖章”两级评价方式。

“苗苗卡”是“绿星卡”的一种,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倡导模糊赏识,凡学生各方面表现良好的,都可获得“苗苗卡”。

每四周为一个周期,由班主任负责回收学生得到的“苗苗卡”,对总量10张以上的学生,每人兑换1张“自强少年奖章”作为留念品,组织表彰。

2-5年级评价方法:

实施“绿星卡”、“黄星卡”--“红星卡”--“自强少年奖章”的三级评价方式。

“绿星卡”分“好学卡”,奖励学习表现;有“特长卡”,奖励特长获奖;有“努力卡”,奖励除学习、特长之外的所有闪光点;有“习惯卡”、“班级卡”、“家庭卡”、“学科活动卡”,奖励学生的综合素养。每种“星卡”由教育者分工负责。

“黄星卡”,作为对学生特别教育的措施,比如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以警示,对一些娇气的学生以挫折教育。“黄星卡”实施有严格的规定,悄悄进行以保护孩子自尊心。

“红星卡”为学生的重大荣誉,凡获10张“绿星卡”,换1张“红星卡”。学校每周公布获“红星卡”学生名单进行表彰。

获得3张“红星卡”者,申请“自强少年”荣誉。学校每四周一次公开表彰,获奖学生上主席台,由校长与获奖学生依次拉手以示表彰,并在宣传栏公布获奖学生相片。每月抽奖等形式产生幸运代表,参加“校长午餐”。

6-9年级评价方法:

设立“自律卡”、“自学卡”、“自立卡”--“自律少年奖章”、“自学少年奖章”、“自立少年奖章”、“全面发展自强少年奖章”--“自律少年明星勋章”、“自学少年明星勋章”、“自立少年明星勋章”、“全面发展自强少年明星勋章”三级评价方式。

每四周,通过“校园成长奖”评比、“家庭成长奖”评价、“特别典型奖”推荐等形式,给符合条件的学生奖励“星卡”。

期末统计“星卡”数量,凡达到标准的,获“少年奖章”荣誉。

“星卡”数量特别多的,推荐“少年明星”评选,下学期开学初通过答辩,评选明星,组织隆重的“少年明星授勋仪式”。

碧桂园实验学校“星卡”评价

有何特别创新?

首先,把小学和初中评价形成体系。小学1年级强调模糊评价,凡表现好的都是好孩子;2-5年级,既有模糊评价的“努力卡”等,又有量化评价的“习惯卡”等,充分体现模糊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6-9年级以量化评价为主。我们的设计意图在于,孩子间需要竞争,但不能太早就过于竞争。初中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逐步加强竞争是合适的。实际上,“星卡”评价把学校的所有育人工作统领起来。

第二,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我们设计《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计划表》,开学初每个孩子自主设计计划,报家长同意后实施,每个月孩子自主评价自己的计划实施情况,家长评价孩子,然后到学校参与评价、领取“星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自行车的两个轮子,“星卡”评价,尝试着将这“两个轮子”协调起来。

第三,关爱每一个孩子。1-5年级,我们取消了期末三好生、优秀学生评比,把“自强少年奖章”作为最高荣誉。少年奖章也会有多有少,但起码每个学生都会有上台做英雄的机会。正如陈钱林校长所说,“人生天地间,每一位孩子都一样可爱!学校不是竞技场,要给每个孩子以机会、以鼓励!”6-9年级也有“少年明星”的竞争,但我们把竞争的面拓展到自律习惯、自学能力、自立人格,充分考虑让每位有追求的学生,即使成绩一时落后,也都能找到综合素养不断成长的自信。

初中生活不能只是分数

青春期孩子更需要精神成长

孩子到学校,肯定要学习,尤其到了中学,离不开考试、离不开分数。

但是,学习不管怎么重要,都不能忽视孩子的精神成长!

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发生看得见的变化的背后,是心理发现看不见的巨大的变化。青春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内心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人格不断建构的关键期。这些素养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实际上也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许多孩子到了初中成绩下降,往往都是“三观”问题、精神面貌问题引起。

我校当然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我们把精神成长摆在学习的前面。

我校初中部的“星卡”评价,就是为精神成长服务的。该评价指向“自律、自学、自立”核心素养。自律为习惯,主要引导健身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等;自学重能力,主要引导拓展学习、超前学习、探究学习等;自立指向健全人格,为立志、立德、立言(鼓励多演讲)等。习惯、能力、人格是人生一辈子最重要的素养,我们通过“星卡”评价,把教育的面扩大到习惯、能力、人格等核心素养,希望能真正做些利于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工程。

如果只抓教学,成绩优秀的孩子,容易淡化健身、做人教育、口才、独立人格等,君不见多少考上著名大学的孩子,变得眼光无神、表情木讷,这能算教育的成功吗?

如果只抓教学,成绩落后的孩子,更会受到“一棍子”打击,这些孩子在学校主流文化中是垫脚石、陪衬者,有些孩子就会厌学,甚至影响健全人格。

好在我校初中部在高度重视教学成绩的同时,还有指向习惯、能力、人格等多元素养的“星卡”评价!

我们希望成绩优秀者,更重视健身习惯、做人习惯,更重视自学而不能成为“刷题机器”,重视演讲、立志、立德和独立人格;我们希望成绩暂时落后者,从健身习惯、做人习惯、立志、立德、立言中找到自信,并最终提高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