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钱林:学习仅靠课本是不够的,还需要拓展

2018-10-17

我家龙凤胎,自学是强项。自学,怎么学? 主要有拓展学习、超前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等。引导孩子拓展学习,是我家庭教育的重要经验。

什么是拓展学习?指不拘泥于课本,向课外拓展,向社会拓展。我家庭教育中,更喜欢用两种拓展学习方式:

首先,是基于大课程观的拓展学习。比如说语文,许多人认为就是识字、背诵文章。从大课程观看,语文最核心的要素是听、说、读、写。比如数学,许多人认为就是计算、做应用题,从大课程观看,数学不仅只是计算能力,还有数学规律、逻辑思维、空间思维、数学文化。比如科学,结合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要把孩子的视野拓展到观察自然界、观察社会现象。

对语文的拓展,我特别重视多说、多读。我孩子只要肯与我说,不管说什么,我几乎都表扬。表扬多了,他们就喜欢与我聊。孩子上学后,很喜欢对我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事。有时我出差回来,孩子要说的话就更多了。

阅读的引导,从家庭环境熏陶开始。孩子俩婴儿期,我就拿书给他们当玩具。孩子稍懂事起,我家里各个角落摆着的书籍,总是吸引着他们猎奇的眼光。平时我在家里,基本上不看电视,凡有空就看书,无形中给孩子做了榜样。每当看了书后,孩子更喜欢对我说故事情节、体会。我的激励方法很简单,也是表扬。

孩子俩9岁时,我引导他们看报纸、说新闻。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读与说的能力。

我曾是初中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有点小经验。作文与知识面有关,与对社会的认识有关。如果没有听、说、读的积累,孩子常常怕写作文。我家孩子因小学阶段注重了听、说、读的拓展学习,到中学时作文越来越好。我儿子偏理科,但高考时语文也得了高分,作文肯定有贡献,这归功于从小的拓展学习。

对数学的拓展,我主要培养孩子的计算速度、空间思维等。扑克“算24点”,是孩子俩小学玩得最多的游戏,明显提升思维的敏捷度。孩子俩很喜欢的走迷宫、玩魔方等,则锻炼了空间思维。对科学的拓展,主要是看科普书籍、科学网站、科普电视频道等。

其次,是基于社会情境的拓展学习。一些社会事件,经媒体报道之后,会营造强烈的情境氛围。这时候,特别适合拓展学习。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第一时间推荐网络流传的诗歌给孩子俩看,还选了一些文章放在博客上。孩子俩深受感触,事后还拓展阅读了与地震相关的科普文章。

孩子俩常常关注社会事件,小的如家乡发生的感人故事、恶性事件,大的如“神舟”飞船上天、奥运会、世博会等,都成为拓展学习的主题。

我发现,孩子往往喜欢基于情境的拓展学习。一方面,小孩子情感丰富,在特定情境中容易感动,感动了自然喜欢学习;另一方面,凡社会事件发生后,大家都喜欢议论,有了拓展学习,很容易在同学间表现得更“专业”,成功感就强。

拓展学习得花时间。时间哪里来?我与教师联络,争取了“特权”——经我签字后可免做作业。我儿子小学开始就少做统一的作业,我女儿初中开始免做部分作业。那会不会影响考试分数?短期看会影响分数。如我儿子小学时语文常常只有90分左右。但我一直认为,孩子读小学,100分的试卷要考个90分相对容易;而从90分考到95分,要花一些精力;从95分考到100分,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如果能轻松获得90多分,说明孩子具备学习能力,不如省下时间用于自学。从大课程观看,知识面、能力,远比考试分数重要。实际上,学习是长跑,只要孩子喜欢学习,只要孩子发展能力有保证,从长远看,必定越来越有潜力,最终会提升分数。我家龙凤胎,都在中学时开始拔尖,大学时表现出特别强的学习力。

原载于《南方都市报》2016年12月5日AIII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