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自主探究 妙不可言
2018-10-18
为追求“自律、自学、自立”的校风特质,为了全面实施我校独创的四级课程体系,着手打造我校课程特色,碧桂园实验学校在本学期的科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了实践探索。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学生通过手脑并用锻炼创新意识。学生在对教具的思考上强化自己对知识的联系,然后构建出符合探究课程目标的模型,并在探究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最后继续深入高层次目标的探究。4C(联系、建构、反思、延续)过程就是科学课程贯穿课堂的始终。
因此,我校科学课程走出课室,以自然为课堂,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放大镜
人类的肉眼所能看到的物质层面是有限的,借助放大镜我们会领悟到一些平时留意不到的奥妙。放大镜是通过光的折射将物质放大成像,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成像的大小与物距(凸透镜中心与物体的距离称为物距)、目距(凸透镜中心与眼睛的距离称为目距)相关。
光合作用
光照能促进植物的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各器官的生长速度和发育比例。另外,光能促进细胞的增大和分化、控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同学们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制作了小黑房,并将两株生长情况相似的幼苗放到小黑房和有阳光的地方进行实验。
实验后同学们得出结论,光照不足的小黑房,植物的叶片会发黄,并且发育没有阳光下的植物快。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知道了植物在小黑房中光合作用效应不够,没能给植物生长提供足够的物质去合成营养物质,导致营养不良,发育不全。
叶脉书签
洒落在地的树叶通过同学们的一番筛选和处理,也制作出精致的叶脉书签。
同学们利用陈老师调配好的碱液(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氢氧化钠),对树叶进行浸泡处理,使叶绿体被破坏,然后用废旧的牙刷将绿叶的叶肉刷洗干净,漂白上色处理后,同学们制作了自己心仪的叶脉书签。
右脑开发
心灵手巧得益于人体的司令部——大脑。大脑是人体各项活动的指挥和控制中心。同学们在一系列活动中体会大脑的统治和各器官之间的协调。
小组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环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认清楚自己的左手边和右手边的同学,然后打乱顺序,重新排列成一个新秩序的圆圈,伸出自己的左右手,牵手原位置上的左右手同学。然后再探究、讨论、合作中将这个“锁扣”打开。同学们在活动后都深深感慨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呼吸系统
呼吸是实现人体的内部和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从而为身体提供能量以用于生命活动。同学们在学习了呼吸系统后,结合生活中的废旧塑料瓶,破气球,旧吸管等动手制作了一套模拟呼吸系统。
同学们制作出来的模拟呼吸系统,透明化了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参与度及运动状态。继而也有同学提出吸入与呼出气体中是否有哪些成分不同,所以同学们在陈老师的引导下又进行了一项探究,同学们借用澄清石灰水探究了吸入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查阅资料已知,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并且二氧化碳越多,澄清石灰水越浑浊。
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同学们对于科学探究有着越来越严谨的态度和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部分同学还利用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将生活中常见的白醋和小苏打制作成彩色喷泉,这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4c思维模式,构建的“喷泉”理念在实践中得到实现,并在思考中揣摩喷泉的形成原理——不同液体密度不同。
创造性开展普及科技知识的教学,其目的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了解科技知识、增强科技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感受科学的魅力,收获自主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