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实验学子这一动作获虎扑社区网友数万点赞!

2018-10-23

先看虎扑社区论坛截图,视频附后

 

 

 

 

 

 

 

再看原视频

 

 

原来这是碧桂园实验学校体育老师周港成老师在进行篮球社团训练时,为了回放动作给学生看,随手拍的一段训练视频,经朋友圈转发后,吸引了虎扑社区数万体育爱好者的点赞、好评!周老师介绍,在碧桂园实验学校,达到类似训练水平的孩子非常普遍。


那是什么样的秘笈?成就了这帮孩子呢,且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碧桂园实验学校名校启航系列之七:

 

名校启航系列报道之七:幸福人生健康第一!碧桂实验学子每天运动一小时!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著名教育家、原北大校长蔡元培说,“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

著名教育家、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说,“体育发达,非身体之强健已也,且与各事均有连带之关系。读书佳者宜有健全身体,道德高者宜有健全身体。”

2017学年,我校继续做好每天运动一小时的同时,对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整体优化,也更加重视良好健身习惯培养。

 

 

 

优化作息时间

每天运动一小时

 

很多学校也重视每天运动一小时。问题是:时间怎样安排?场地够吗?

面对1200多名在校学生,我校对校园作息时间统筹优化:

每天上午,安排半小时课间操时间;每天下午,1-5年级安排40分钟体育活动时间,6-9年级安排半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不计算体育课,每天运动时间都能保证一小时。

我们还按1-2年级、3-5年级、6-9年级分三段,错时安排体育活动。同一时间运动的人数减少,就提高了运动场地的利用率,相对而言增大了生均运动面积,也减少了全校学生一起运动存在的高年级学生碰撞低年级学生的安全隐患。

1-5年级的体育活动项目,既有体育社团活动,又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兴趣类活动。6-9年级围绕中考项目展开,既保证运动时间,也是体育中考的针对性训练。

 

 

 

以趣味性为导向

增设序列化校本课程

 

2017学年,我校全面实施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体育学科,以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形式,创新如下校本课程:

1年级每月一节武术操课程、每月一节跳绳课程;

2年级每月一节跳绳课程、每月一节乒乓球课程;

3年级每月一节乒乓球课程、每月一节足球课程;

4年级每月一节篮球课程、每月一节踢毽子课程;

5年级每月一节足球课、每月一节羽毛球课程;

6-7年级每两周一节啦啦操课程;

8-9年级每两周一节健美操课程。

我们将根据体育教师技能特长情况,争取上述体育校本课程大部分能开设。

 


结合“星卡”评价

把健身习惯列为重要培养目标


学会了乒乓球、学会了篮球……那当然高兴,孩子多了些运动技能!

田赛获奖、径赛获奖……那当然更高兴,孩子们多了些荣誉与自信!

但是,体育课程创优的目的,不只是多学些技能,更不只是为了比赛获奖。对人的一生来说,任何比赛大奖,都比不上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我校在“个性化教育”理念引领下,确立“自律习惯、自学能力、自立人格”为校本路径。

“自律习惯”,抓什么?健身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

把健身习惯摆在第一位,不是随机的,是我校独特办学思想。

特别是,我校结合“星卡”评价,把习惯养成教育切实落地。

比如初中部的“星卡”评价,每月评比“自律卡”,这是包含健身习惯的过程评价;每学期评比“自律少年”,比比谁习惯最好。

比如学校推出的《学生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计划表》,2-5年级的栏目,就按照“健身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展开;6-9年级,在“自律习惯、自学能力、自立人格”栏目中,依然把“健身习惯”放在所有项目的第一位。

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形式,引导每一位孩子在家庭设计“自主健身”计划,每月自评、家长评价、学校评价后,申领“星卡”荣誉。

家校合力,更利于孩子包括健身习惯在内良好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