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小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全面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2019-11-2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教育部 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语用〔20171)精神,切实发挥中小学校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对加快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决胜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阵地,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切实发挥语言文字事业基础性、全局性作用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

(二)高度重视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语言文字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对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认真把握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达标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抓手。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以下简称达标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师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增强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协调,学校落实。建立省级统筹、市县组织、学校实施落实的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形成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统筹考虑地域差别和城乡差距,制定适合不同情况的具体办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全面达标建设目标。

(三)坚持制度建设,注重长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基础建设,构建长效机制,促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三、主要目标及进度要求

(一)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一种能力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两种意识即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2.教师目标。熟悉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普通话水平达标,汉字应用规范、书写优美,具有一定的朗诵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熟练掌握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自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自豪感。

3.学生目标。普通话水平达标,口语表达清晰达意,交流顺畅;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具有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进度要求

2018年各市完成70%以上的中小学校达标建设及查评验收工作,到2020年完成所有中小学校达标建设及查评验收工作。相关达标建设可以充分结合语言文字工作督导、普通话基本普及县域验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等工作一并进行。已被评为国家级、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原则上可视为达标,是否进行达标查评验收,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决定。

四、组织实施及工作步骤

(一)组织实施

省教育厅、省语委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全省中小学校全面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及达标建设指导标准;组织对市级相关人员培训;指导各地开展全面达标建设及查评验收工作;派员督查,采取多种形式对地方和学校进行抽查,定期公布全面达标建设、查评验收及整改落实等情况。市教育局、市语委牵头负责所辖中小学校全面达标建设及查评验收的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并负责组织指导、督促县(市、区)落实具体工作职责。学校是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的主体责任单位。

(二)工作步骤

1.各地制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及年度达标建设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达标建设目标及进度要求,制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年度达标建设及查评验收计划,并以市为单位报送省语委办备案;指导所辖中小学校制定一校一案一学区一案具体达标建设工作方案。

2.各地组织开展创建及查评验收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精心指导中小学校开展相关创建工作,并实行一校一案一学区一案台帐式管理。市教育局、市语委根据年度计划,牵头组织县(市、区)教育局对所辖中小学校进行达标查评验收。

3.抽查监督。省教育厅、省语委对每市按学校总数5%—10%的比例随机抽查,各市教育局自行组织随机抽查,抽查比例为该县(市、区)学校总数的10-20%

    五、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指导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切实负起责任,共同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要加大投入,保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人员和经费。要做好查评验收专家人员的组织管理和培训工作,进校开展查评验收工作的专家组一般由3-5人组成,专家选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学校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和评价体系。

(二)加强规范化建设,注重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学校要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列入教科研计划,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培养目标,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中。

(三)注意查评验收纪律,严守八项规定。查评验收工作坚持不增加学校负担原则,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不搞迎检性或刻意准备的展演或汇报演出等。在查评验收工作中要认真细致、客观公正,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各项纪律要求,廉洁自律。发现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反纪律要求等现象的,给予通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附件:广东省中小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达标建设指导标准及查评验收方法(试行)


附件

广东省中小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达标建设指导标准及查评验收方法(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建设内容(查评验收要点)

分值

查评验收方法

1    制度建设(25分)

1-1       工作机构

1-1-1建立了语言文字工作机制,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语言文字工作,2分;

1-1-2形成语言文字工作管理网络,各部门分工科学,责任明确,3分。

5

查阅档案和相关资料

召开师生座谈会

访谈上级管理部门

1-2       长效机制

1-2-1校长熟悉语言文字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1分;

1-2-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在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中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2分;

1-2-3有关于语言文字使用的规章制度,定期检查落实,有检查记录,3分;

1-2-4在职务评聘、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制度中,有关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应用情况的明确要求,1分;

1-2-5按照规定开设写字课和书法课,有专职或兼职书法教师,2分;

1-2-6建立奖惩机制,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1分。

10

查阅档案和相关资料

召开师生座谈会

访谈校长

1-3       校园环境

1-3-1普通话是学校的工作语言和基本交际语言,2分(优秀2分,良好1.5分,合格1分);

1-3-2重视环境对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熏陶作用,校内有永久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标识,有语言文字工作宣传专栏,1分;

1-3-3学校网站主页有语言文字工作宣传专栏, 1分;

1-3-4校内公文、网站、宣传信息平台以及名称牌、指示牌、校风校训、标语、建筑物等用语用字符合规范及相关要求,汉语拼音使用规范,外文使用符合标准、规范,2分(不规范处每一字扣0.2分,扣完该项即止)。

6

实地查看校园环境

查看相关档案、音像及网页等资料

1-4       经费保障

语言文字工作经费管理严格、使用规范、效益显著,4分。

4

查看相关资料

访谈相关人员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建设内容(查评验收要点)

分值

查评验收方法

2    能力建设(30分)

2-1       规范意识

2-1-1教师熟悉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强, 2分(优秀2分,良好1.5分,合格1分);

2-1-2学生有自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2分(优秀2分,良好1.5分,合格1分);

2-1-3学生有较强的中华优秀文化和语言的自豪感,1分。

5

调查问卷

师生座谈

2-2       教师能力

2-2-1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方案,注重培训效果,2分;

2-2-2重视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通过定期培训、综合培养等方式,提高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并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3分;

2-2-3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5分(优秀5分,良好3分,合格2分)。

10

查阅档案和相关资料

抽查教师教案、作业批改、书写作品等

2-3       学生能力

2-3-1学生培养目标中有明确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2分;

2-3-2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达到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3分;

2-3-3能熟练规范地使用普通话、汉语拼音,5分(优秀5分,良好4分,合格3分);

2-3-4熟练掌握和使用应知应会的规范汉字,书写规范,5分(优秀5分,良好4分,合格3分)。

15

调查问卷

召开学生座谈会

抽查学生作业作品等

3    教育教学(25分)

3-1        教学活动

3-1-1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2分;

3-1-2教师在授课、教案、讲义、板书、课件、试卷、作业批改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用语、用字和书写规范,5分(优秀5分,良好4分,合格3分);

3-1-3语文教师熟悉、掌握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3分(优秀3分,良好2分,合格1分);

3-1-4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各学科教学中都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2分;

3-1-5语文课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日常和定期的口语考查。3分(优秀3分,良好2分,合格1分)。

15

随机听课

查阅口语考查的相关资料

抽查语文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建设内容(查评验收要点)

分值

查评验收方法


3-2        文化传承

3-2-1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注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教学,将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3分;

3-2-2学校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3分(每学年不少于2次,3分;1次,2分);

3-2-3教师自觉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表率,2分;

3-2-4学生有相关兴趣小组或社团,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有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2分。

10

查阅档案和相关资料

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展示(查验)

师生座谈会

4    宣传普及(10分)

4-1        法制宣传

4-1-1将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列入学校普法宣传教育,网站、信息屏或宣传栏中有相关内容并定期更新, 2分;

4-1-2教职工熟悉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掌握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1分;

4-1-3五年级及以上学段的学生基本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1分。

4

查阅档案、音像及网页等资料

调查问卷

师生座谈会

4-2       推广普及

4-2-1每年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有创新精神,有特色,4分(优秀4分,良好3分,合格2分);

4-2-2积极发挥学校在家校互动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社会研究和实践,并通过各种活动,为家长和社区提供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咨询或培训服务, 2分。

6

查阅档案或音像资料

师生座谈会

家长访谈

5    科学发展(10分)

5-1       科学研究

5-1-1重视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研究,有可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2分;

5-1-2研究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重视并开展学生口语测试评价,1分;

5-1-3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2分。

5

查阅档案资料

师生座谈会

5-2       创新实践

5-2-1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及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语言文化活动,形成品牌或传统,3分;

5-2-3自主研发语言文字校本课程、教材或教辅材料,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分。

5

查阅音像或文本资料

说明:1.满分为100分,70分—79分为合格(达标),80分—89分为良好,90分及以上为优秀;2.指标1-3中,学校名牌、公章等用字不规范的此项不得分;3.指标2-2-3语文教师全部达标,3分,语文教师80%达标,2分;70%达标,1分;60%达标,计0.5分。非语文教师全部达标,2分; 80%达标,1.5分;70%达标,1分; 60%达标,0.5分;语文教师、非语文教师其中有一类达标率低于60%,该项不得分。